这部中国当代童话史上“最长寿”的作品已经60年了

发布时间:2016-06-08

《没头脑和不高兴》诞生记

来源: 北京晚报     2016年06月03日        版次: 36     作者: 陈力强

    《没头脑和不高兴》的作者任溶溶是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在轻松中见深刻,调侃中见精神,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没头脑和不高兴》可以说是中国当代童话史上“最长寿”的作品了:首先,它自1956年2月诞生,问世60年,当年任老才33岁。如今为庆祝他的这部在咖啡馆里不到半个小时写出来的童话推出纪念版,作者已过93岁大寿;第二,当年作品一发表,就受到广大孩子们的喜爱,1958年即出版单行本,1962年由作者亲自编剧、张松林导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联合摄制拍成儿童美术片,被誉为影响数代人的经典故事。所以,今天出版《没头脑和不高兴》(荣誉珍藏版),也是让五代读者各自用自己的方式重温他们当年读这篇童话作品的阅读记忆。

    2015年10月的一个电话,接通了一个闪光的灵感。任老授权代理人告诉我们,明年5月是任老93岁大寿,恰逢《没头脑和不高兴》发表60周年,可以做些纪念活动。刚巧浙少社2012年4月推出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注音版)预计到年底印数接近百万册,为反馈读者,正要筹划一个营销宣传和答谢典礼。经过和授权代理人的多次切磋,定下让读者回到作品首发、首版现场,回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美术片,在任老93岁大寿之时推出荣誉珍藏版的活动内容。这一出版计划得到高度重视,被紧急补报列入浙江出版集团年度重点选题。

    春节期间,我们获得了首版时由著名插画家詹同渲为单行本《没头脑和不高兴》和《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两篇童话所作精彩插图的使用许可,另外约请詹同渲的儿子为任老后续创作的《奶奶的怪耳朵》、《小妖精的咒语》、《小妖精闯祸》、《当心你自己身上的小妖精》、《听青蛙爷爷讲故事》这五篇幽默童话配图。年后,我们前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寻求任老当年为美术片创作的剧本和相关影像资料。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3月底,就进入了编辑加工、插图制作和美术设计程序。美术设计团队加班加点地选稿、构图、上色,让一部50页的“纸上儿童美术片”把家长和孩子共同带入了54年前的动画世界。

    授权代理人还精心挑选了39幅反映任老80年人生经历的珍贵照片,作为荣誉珍藏版的序幕。其中,包括任老读小学时的黑白照片、1956年写作《没头脑和不高兴》和1958年出版单行本时的珍贵留影、在少儿社和译文社的工作照、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游历考察的照片等。最珍贵的,是任老与母亲、孙儿的合影,洋溢着暖暖的亲情。

    在纪念版里,任老披露了这部作品诞生的具体细节。当时他是少儿社的编辑,经常到少年宫去给孩子讲翻译故事,故事讲多了,就想针对孩子们的情况说点什么。他脑子里冒出自己小时候经常丢三落四、糊里糊涂,又联想到自己孩子在家里让他做啥偏爱说“不高兴”的事儿,就讲了个“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故事从生活中来,有一些情节却借用常见的见闻和素材,如“不高兴”演武松打虎,老虎不肯死的一段,就是借用他小时候看到的一段广东梨园掌故,增添了故事的教育性和趣味性。他对孩子的教育,不是板着脸孔去教训,而是干脆让孩子带着他们的缺点变成大人,做事情时出了大洋相,在嘻嘻哈哈的笑声里,让孩子自己意识到小缺点变成大问题的危害。

    这种顺势通过作品的幽默和夸张,强调作品内里的nonsense(有意味的没意思)来体现孩子的自省能力和领悟能力,是任老幽默儿童文学创作的美学贡献。由于任老尊重儿童的童年天性,顺应儿童的游戏精神,直觉到了孩子身上的矛盾特质并加以放大,所以不同时代的读者在他创造的“没头脑”和“不高兴”身上,都能发现童年的自己。

    任老在少年宫里给孩子讲这个故事时,现场哈哈大笑。杂志编辑听了故事,等待任老记录下来,在现场发稿。而在杂志截稿前两个小时,任老像“立等可取”似的,在咖啡馆里一口气把它写了出来。这段有趣的经历,也留下了一段佳话。2012年,《没头脑和不高兴》被推荐为中国小学生必读书目,至今畅销180万册,

    同名美术片也成了经典。在童话中,为了让“没头脑”和“不高兴”从小孩一下子变成大人,又从大人一下子恢复成为小孩,任老只好请仙人帮忙施法术;在动画片中,只用画笔画上几笔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发挥了动画片的长处。不同媒介表现同一个作品的不同手段,也表现出对艺术本质核心和表现手法丰富性的探索,给我们留下回味和遐思。




作者:北京晚报 浏览量:395